信息浏览

借科技创新之力走强国富民之路———科技界全国政协委员谈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日期:2004-03-12


  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科技界全国政协委员们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而科技发展必须依靠创新。

  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奇缺竞争力不够

  目前我国培养的大中专以上各类科技人才总数居世界首位,相当于英、法、意人口总和。但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与总量远远低于这些国家。而且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一等奖已连续六年空缺。这表明,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与国际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刘玉岭委员在提案中呼吁,必须深入分析我国教育、科技、企业实情,采取综合性措施,国务院职能部门及教育部、科技部应加速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促进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他在提案中建议,学校要积极营造创新教育的大环境,变封闭型为开放型,改变以往管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做法。还应该优化学科,形成自主选题、自由发展、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应改革考试和教学评价体制,以开发人的潜能、展现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综合性实施能力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使工科院校成为企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缓慢

  全国政协常委陈佳洱认为,当前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影响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很快,但占研发(R&D)总经费的比例2002年才到5.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15-25%的比例,甚至远远低于印度的18%”,陈佳洱常委在《关于增加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建议案》的提案中指出,这样低的基础研究投入,难以支撑我国进入核心创新国家的行列。他建议国家在大力增加R&D投入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使基础研究经费占R&D投入的比例尽快达到15%以上。

  陈佳洱常委在《关于制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法的建议案》的提案中指出,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2003年虽然达到21万元,但课题组年人均研究经费仅1.4万元。不仅强度偏低,项目资助率也仅为20%,远低于的国际公认有利于原始创新的30%-35%资助率。

  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要淡化依托单位》的提案中说,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仍然较多地沿用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他建议淡化传统的“单位”色彩,简化在项目管理中单位盖章的形式化现象,以人为本,鼓励和资助所谓没有“单位”的个人,或者有相同科学研究兴趣的人群自发组织从事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人力资源。

  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提供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沈国荣提出《关于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支持》的提案,让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尤其是关键行业的实时控制类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对使用单位有较大风险,而国外技术和产品在国内使用时出现问题后一般很少追究责任,致使有些领域成了国外公司的试验田,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自主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障碍。

  他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应制定鼓励企业(单位)应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新产品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并将其列入干部业绩考核指标。另外,由各行业管理部门制定本行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单位)应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并为实时控制等类新技术、新产品的试用制定有别于常规的考核管理办法,减轻应用单位的压力和风险,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环境。

  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舒兴田委员《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案》的提案中的核心内容。他说,我国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关键是提升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创新能力、专利开发与专利战略实施能力和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

  “知识产权部门应该成为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重要的业务部门”,舒兴田委员建议,要建立健全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鼓励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部门,吸引有技术背景、有管理经验的年轻科技骨干从事专利代理和知识产权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