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浏览

无党派委员共话科技创新———力戒浮躁努力增加科技原始创新

日期:2004-03-09


  “两会”召开前夕,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了,以“神舟”五号项目为代表的一批科研成果获得了奖励。与此同时,也不免留下遗憾: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大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仍然空缺,而且已是连续六年的空缺!
  “这表明我国目前的科研成果原始性创新不足啊!”陈祥福委员感慨万千。
  科技界的“浮躁”
  几天来,科技领域的无党派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们都希望有科技创新的成果,但创新成果的出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对科研成果的急于求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我国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一大障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技术界的“浮躁”。
  “科技体制的障碍”
  “科技体制的障碍,限制了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原始创新。”针对上述现象,陈祥福委员坦诚直言。现在大家都在谈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认真考察我国制造业的状况,就会发现一系列带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非常薄弱,一些关键工艺和重要材料依赖于国外。就拿近几年发展很快的集成电路工业来说,有人想过没有:如果发生某种情况,一些主要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禁运,我们的开工率会是一种什么局面?答案是高端的部分会基本停产,其它部分的生产日子也不好过。
  甘子钊委员认为,科研管理过于行政化的缺点,造成了科技资源浪费、低水平重复建设,如果不在这上面动大手术,下决心改革,制定中长期规划又有可能变成各个系统、各个单位争资源、争经费,结果又是一次大浪费的局面。
  让科技人员回“家”
  委员们认为,国家在很穷、很困难的情况下,拿出那么多钱发展科技,说明政府对科技工作还是重视的。周远楣委员、文吉吉委员说,社会的大环境对科技的小环境的影响非常之大,我们要尊重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学术评估体系,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陈祥福委员尖锐地指出,科技界也要杜绝“形象工程”,好坏的检验标准应该是能否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稳定的,便于出成果的科研工作环境。
  一个博导一人需带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博士,且不说如何指导,就其自身的科研成果水平如何?众多出色的科研人员走上领导岗位,时间和精力怎么分配?科研又怎么搞?李卫委员说,优秀的科研人员担任领导职务有有利的一面,太多了也是一种浪费。应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能够持之以恒,潜下心来,一心一意搞科研的工作环境。要改变行政管理理念,少一些“华而不实”,多一点实事求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职明才智和创造能力获得释放,让科技人员,特别是顶尖级的科学家不当“多面手”,不当“全能冠军”。让科技人员回“家”,回到科学研究的家,回到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