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全国政协常委朱佩玲呼吁保护黄河生态环境

日期:2005-03-03


  到宁夏工作了30多年,全国政协常委、民盟宁夏区委会主委朱佩玲近年来眼见黄河一天天变得污浊,心情很是沉痛。见到记者,她语气激昂:“黄河污染加剧,已超出了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要警惕和阻止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向西部转移。”
  黄河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她以占全国河川泾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同时,黄河受到的伤害也让人触目惊心,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
  朱佩玲曾在宁夏石嘴山市工作多年,她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由于地下水不足,石嘴山市黄河水厂通过处理黄河水向部分城市居民供应饮用水。自2001年始,由于黄河水质急剧下降,水厂的处理难度不断加大,用于杀菌的氯不得不从原来处理每升水使用0.15毫克增加到4毫克左右,尽管如此,前年和去年春天这家水厂仍多次被迫停止作业。“农村的不少地方出现了用黄河水浇地,作物减产,烧死庄稼的事件。”朱佩玲语气低缓。
  污染之“痛”缘于黄河流域工业结构一“重”二“小”,与水环境特点不相适应。“重”主要表现在西部沿黄地区重工业高度集中,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年污水排放量达8亿吨,已成为“关中下水道”,大部分河段失去自净能力。“小”主要表现在黄河中游一些地区趁国家加强对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大量关停污染企业之机,低价买设备,上了许多“十五小”工业,接下了“污染接力棒”。“宁夏某市2004年1至4月份引进的70个项目中,高耗能的项目就有43个”,朱佩玲述说形势的严峻,“旧的高污染源还没有彻底治理,新的高污染项目又在西部上马。”
  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盲目发展的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使西部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我们不能用牺牲资源、环境的巨大代价,增加那么一点点收入,最终将得不偿失。”朱佩玲直言。
  民盟宁夏区委会历经两年调研开出了“药方”,朱佩玲介绍,一是树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划定黄河水功能区,国家进一步加大推行绿色GDP,把环保工作纳入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政绩考核。二是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将原来“谁污染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延伸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方提供商业性环保服务,逐步实现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