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而达黄鸿翔方智远委员建议国家应尽早开展“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

日期:2005-03-13


  本报讯随着今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煤炭燃烧、汽车尾气会产生温室气体已为大家所熟知,然而农业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同样可观。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林而达、黄鸿翔、方智远建议,在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将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列为重点项目之一,设立“农业立体污染防治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并尽快组织优势单位科研力量开展前期预研究;充分利用已有的农业信息资源,尽快构建我国农业立体污染监测与信息网络,实现长期定位监测与预报,为国家决策与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委员们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立体污染逐渐凸显。2003年国家环境状况公报显示,7大水系400多个重点检测断面中,32%的断面水域属于IV、V类水质,近30%的断面属劣V类水质,其中淮河水系劣V类水质断面占50%以上,当中农业氮污染物超过50%,30%磷污染物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污染还造成地下水和饮用水的硝酸盐污染,按照国内标准,20%超标,个别地区超标8-10倍。我国有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此外,不合理的农田耕种措施和废弃排放以及各种农业生产活动(如农田秸秆燃烧、肥料及农药的施用、水稻种植、畜禽养殖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等对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农业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委员们认为,实现农业立体污染防治,既有突出的生态效益,又有明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可以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提供保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农民增收提供更广阔的渠道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