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灼基剖析中国股市危机与出路

日期:2005-03-01


  2月28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届八次常委会小组讨论会场上,尽管时钟已指向散会时间,民盟和经济界的常委们却仍端坐不动,仔细聆听素有“萧股市”之称的全国政协常委萧灼基讲述他对中国股市的看法。
  股市何以成了“反晴雨表”
  “新华网主办了《今年‘两会’你最关注什么问题》的网上调查,‘证券市场如何走出困境’得票率达76%,遥遥领先其余19个选项”,萧灼基说,“资本市场被称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在中国却成了‘反晴雨表’”。
  他给出的理由包括:中国经济自2002年走出低谷后一路向好,国家统计局公布2004年我国GDP增长9.5%,与此同时,上证指数却从2246点一路下泻至今年2月跌破1200点;来自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央企业2004全年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57.6%,盈利企业普遍增加,股价却不升反降;此外,尽管企业融资需求不断高涨,直接融资即股权融资占融资整体的比重却从11%下降到现在不足4%;2004年1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提出“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可是目前投资者整体投资状况损失惨重,出现了“10人投资,1人微盈,1人微亏,8人重亏”的惨状。
  “总而言之,我认为中国股市处于濒临危机的边缘。”萧灼基不掩饰自己的态度。
  股民不缺资金缺信心
  中国股市身陷困境的原因多种多样,萧灼基认为,其中之一是众多股民并不缺乏资金,而是没有信心。
  萧灼基谈到影响股民信心的一些因素。譬如,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现在证券公司出事的不少,甚至有时一抓几十人。是不是太急了?要不要讲策略?如果说企业经营不规范,则首先是政府行为不规范。股权分置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法人股一股独大,易使企业经营不规范。而且,全国有1400多个证券公司,大都是国有资本,一旦资金链断裂,最终还得财政“买单”,客户的巨额保证金怎么办?要用历史和全面的眼光看待企业出现的问题。
  目前股市盛行“推倒重来”论,用国外股市的规则来规范中国股市,萧灼基对此很不赞同。他说,两地资本市场有许多不同点,如美国股市成立一百多年,中国股市才二十多年历史;美国是混业经营,中国尚是分业经营;美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占很大比重,中国仍以散户为主;如果用成熟市场的标准来衡量不成熟市场,好比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并不利于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也可引进外资
  长期以来,中国股票市场依靠资金推动炒高股价并借助于题材、概念支持主力全身而退的传统做庄赢利模式。萧灼基认为,原来的资金推动型行情将向业绩推动型行情过渡,不过,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中国股市仍有业绩不好,但是股价高企,业绩不错,股价反而不振的情况,由此表明现阶段主导中国股市的兴旺主要是资金投入,增加资金供给可以带来股市的好转。
  相比于其它行业引入外资的轰轰烈烈而言,中国股市鲜少见到外资身影。萧灼基说,中国改革的经验之一便是以外促内,股市也不例外,可否适当放宽外资进入股市的限制,以便激活股市。他建议,有关部门可对如何引进外资促进股市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萧灼基还提到,“国九条”的出台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政策利好,它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关键是各大部委如何制定具体的落实‘国九条’的相应配套措施,逐步解决资本市场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制度性问题才是市场走出低谷、逐步发展繁荣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