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一界二次会议新闻中心 > 全国政协2008年工作综述

全国政协08年工作综述:汇聚力量共抗大灾

日期:2009-02-26  来源:人民政协报

 那场灾难仿佛就在昨天,那场抗震救灾的激越乐章犹似在耳边缭绕。
  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迅速组织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十指相连,这“断指之痛”也始终牵动着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的心。参与抗震救灾,忧民所忧,解民所难,成为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人民政协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震救灾的各项决策,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把参与抗震救灾作为人民政协最紧迫的任务,迅速动员和组织,全力以赴汇聚起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合力。
  时间就是生命
  “5·12”发生的第二天上午。
  全国政协机关在第一时间召开秘书长办公会,传达中央抗震救灾指示精神,部署机关相关工作。下午,机关党委召开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按照秘书长办公会议要求,对机关支援抗震救灾捐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办公厅领导带头,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迅速行动起来,踊跃解囊奉献爱心。
  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全国政协机关共有1765人捐款114.78万元。与此同时,广大政协委员也立即行动起来,抗震救灾捐赠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全国政协常委郑家纯先生以家族名义捐款5000万元人民币;全国政协委员朱树豪通过全国政协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2000万港元,成立并启动“朱树豪慈爱孤儿基金”,用于救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孤儿;全国政协常委王健林通过全国政协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6000万元,专项用于都江堰中医院的重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出席捐赠仪式时强调指出,抗震救灾是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政协委员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代表,参与抗震救灾是广大政协委员的责任和使命。政协委员要走在前头,做出表率,以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作贡献。
  据统计,各级政协组织捐款捐物总计人民币近60亿元。5月29日,贾庆林又专程奔赴四川地震灾区,慰问受灾群众,看望救援人员,实地查看灾情,了解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一同前往。他再次强调要以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态度,以认真细致、深入扎实的作风,深入了解灾区人民所急所需所盼,深入了解当前抗震救灾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作为人民政协的主要参加单位,在抗震救灾的洪流中,迎难而上。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和工商联,迅速在地震发生后以各种方式发出紧急号召,要求各级组织按照统一部署,各尽所能,第一时间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受灾地区各级政协组织和身处灾区的各级政协委员更是当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主力军,他们有的靠前组织,发挥骨干作用;有的长期坚守工作岗位,在一线奋战,抢救伤员,安置受灾群众。信守着“时间就是生命”真理,他们尽全力抢在最前面。
  到地震灾区去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战场”上,全国政协科技、文化、医卫界等各个界别的委员和专家学者也没有缺席。
  地震发生后,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栾恩杰专门致信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就组织专家到地震灾区进行“科学考察”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得到重要批示。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的“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献计出力”座谈会,数十位委员专家围绕科技减灾、灾后重建等问题第一时间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随后,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又组织了“汶川地震相关情况”报告会,邀请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作此次灾害情况的专题报告,与会委员进行了认真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地震发生后,港澳台侨委员会及时调整方案,组织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赴四川考察。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率领考察团深入地震重灾区考察灾情和灾后重建工作。他在考察期间多次利用晚上时间召集香港委员座谈,为灾区的重建工作出谋划策。委员们表示,香港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并希望港川在以往合作成果的基础上,扩大两地行业协会交流,加强产业分工合作,加强科技信息人才交流,加强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会展业以及劳务等合作,帮助四川重建。
  在抗震救灾中,我们还看到了民族和宗教界人士的身影,他们用博大的慈悲关怀的精神,施医送药,治病救人,显示了宗教界人士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此同时,宗教界委员还就自己在灾区的见闻,报送了《灾区宗教教职人员救助和宗教活动场所恢复重建应纳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范围》的信息,贾庆林主席、回良玉副总理对此作出重要批示。
  全国政协书画室和各地政协举办了多次主题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书画笔会。书画界知名政协委员悉数到场,有的专门为抗震救灾而作,有的则捐出自己多年的珍藏。在抗震救灾的文艺义演中,在奔赴灾区慰问的队伍当中,在深入一线的医疗小分队中,政协委员们都是一马当先。
  为灾后重建献计出力
  地震过去了,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和发展问题却是一个长期的主题。
  全国政协围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召开了主席会议进行专题协商,组织委员深入灾区开展调研视察,组织各专门委员会研究讨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各界别委员基于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常委潘贵玉提出,将灾区重建与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相结合,抓住关键时机推进重大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灾区的战略性重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杨玉芳更关注心理干预,她认为四川汶川大地震波及范围广、受灾人数多,很多人尤其是儿童的心理遭受了巨大创伤,灾后心理救援将是一场持久战。改善应急机制,提高建筑设计标准,发行特种国债,加强灾区师资力量,妥善安置“三孤”人员……从反思提醒到生产自救,从群众所需到灾后重建,委员的建议涉及了灾后重建的方方面面。
  2008年8月,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来到都江堰、彭州市地震灾区视察灾后重建工作,就灾后规划建设、群众安置等重建情况进行了视察。政协委员们对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并表示将把在视察中了解到的基层情况和困难及时向中央反映。
  两个月后,以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徐冠华为团长,部分全国政协常委、委员、专家、教授及全国政协机关同志组成的赴四川灾区开展“三下乡”慰问团抵川,对四川省的科技、书画、文艺、医卫和体育等方面工作发展进行专项指导。
  不仅如此,全国政协还鼓励委员中的企业界人士到灾区兴办企业,用实际行动帮助灾区渡过难关。全国政协人才荟萃,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各级政协组织协助党和政府协调关系、理顺情绪,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
  如今灾区已经度过寒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灾区人民不会忘记,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在危急关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的人民政协的时代风采,不会忘记政协委员以崇高使命,为共同谱写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英雄凯歌增添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