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兰经》手抄本申请立项建馆保护

日期:2011-03-0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晁旭 熊争艳王艳明)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马文丕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2009年发现的一部千年《古兰经》手抄本,目前已进入申请立项建馆保护阶段。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是伊斯兰教根本经典,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古兰经》逐渐为中国信众所熟悉。

    这本《古兰经》手抄本用阿拉伯文抄写,牛皮压花封面,内页长38厘米,宽33厘米,每页11行,共536页,所用纸张为撒马尔罕纸,书写颜料为黑色墨汁,彩绘颜色以金色和宝蓝色等为主。由于长期翻阅,经书边缘有磨损或缺失,经书前13页的书法与后面的不同,也没有彩绘。

    它的发现源于2008年东乡县回族古籍普查。普查过程中,2009年6月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收到民间穆斯林提供的东乡族自治县韩则岭拱北珍藏有一部历史久远的阿拉伯文《古兰经》手抄本的信息。

    2010年12月上旬,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初步鉴定其成书年代上限为公元9世纪,下限为11世纪。东乡县政府还邀请参加当月在兰州召开的“东亚纸张保护研讨会”的来自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十余名专家对这本《古兰经》纸张进行鉴定,专家同意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果。

    2011年初,东乡县政府向甘肃省发改委递交了对《古兰经》建馆保护的科研报告,申请立项,计划在发现《古兰经》的原址韩则岭建撒尔塔文化博物馆,预计总投资150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支持1200万元,地方自筹300万元。

    东乡县副县长陈海龙说,这是当地群众的一个愿望,博物馆建成后,除保护这本《古兰经》外,还将对东乡族的其他文化遗产进行收藏、归类和保护。

    马文丕建议,对目前保存在民间的民族、宗教古籍,有捐赠意向的,就放到博物馆里来保存;希望私人保存的,就派出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尽量满足古籍保护所需要的温度、湿度范围要求来进行收藏。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丽江市副市长杨一奔曾多次提交有关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提案。她认为,国家应该像抓教育一样,对文化特别是一些濒危文化下猛药来抓,再不抓的话,它就有可能成为失落的文明了。

    中国1984年成立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100多个市县建立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机构,少数民族古籍专兼职人才达到5000多人。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纂出版工作,目前已完成《纳西族卷》《白族卷》《哈尼族卷》等19个民族卷,全部完成后将有60余卷,约110册,收录书目30余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