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记者会回眸:见证民主开放 展现坦诚自信

日期:2011-03-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3月的北京,春意渐浓。3000多名中外记者云集于此,报道中国两会的盛况。十余天里,人大和政协会议组织了近30场新闻发布会和记者会,向中外记者打开了民主开放、坦诚自信之窗。

    国家大政方针,百姓衣食住行,都是记者会的话题。面对中外记者“犀利”的提问,接受采访的各方嘉宾认真倾听、坦诚作答,充分展现出两会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风貌。

    直击热点难点,回应媒体关注

    “今年两会记者会的一个特点,就是紧扣大会进程,选择社会关注度高、内容重要的热点来设置主题”,两会新闻中心主任何绍仁表示。

    截至3月13日晚,记者会中,涉及的热点问题十分广泛,既包括“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和完善等重大主题,也涵盖保障房建设、医改、物价、招工难、食品安全等民生热点,还涉及海外媒体高度关注的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国防费预算、外资并购审查、稀土政策……

    中国国防费预算,一直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发言人李肇星在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时仔细解读中国国防费预算的构成,用详尽的数据证明了中国国防费是透明的。

    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追问有关国防费预算增加是否会给邻国带来更大压力。

    李肇星用一连串事实为印度记者解疑释惑,表示“中印人民的友谊是任何力量也挑拨不了的,中印人民友谊的潮流不可阻挡。”

    “唯有人民利益为大,我们的医改一定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9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的郑重承诺。

    孙志刚直言:“要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到公益性,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使医生回归到治病防病的角色,而不是推销药品的商人;使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而不是赚钱的工具”。

    “这样的记者会有意义,真正回应了媒体的关注。”《中国日报》记者单娟说。

    “应考”“打分”,谦虚中透出自信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应邀出席记者会。他的开场白赢得了在场记者的尊敬:“我们又到了一年一度和朋友们相聚的时候,我想今年又有新的形势,大家又有问题要考我,我力争能够回答得准确一点、好一点。”

    面对媒体,政府官员展现出谦和、从容与自信。

    3月6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几位负责人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香港大公报记者一口气提出了好几个问题,最后还补充问道:“张平先生,您如何评价过去几年的工作?如果可以的话,您给自己打多少分呢?”

    发改委主任张平坦言:“至于我个人,我说两句话:第一,我是尽力的;第二,我对自己还不太满意,有许多工作尽力地去做,但做的还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你今天提的这个问题,也进一步地提醒我,要如履薄冰、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做好。”

    “两书”“一图”,形象生动表达观点

    在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的记者会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一上来就向记者展示了两本书。

    一本是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辑出版的第一本《法律汇编》,收入了1979年到1984年的34部法律;另一本是这次两会期间刚刚发到代表手中的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全书厚达1800页,250多万字。两本《汇编》摆在一起,仅从薄厚对比,足见中国法制建设的伟大进程和辉煌成绩。

    3月5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7位政协委员就公共外交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发布会一开始,赵启正委员开宗明义:“我用两三分钟,用公共外交的定义图给大家说一下公共外交的定义,这样大家讨论起来就避免混乱。”

    话音刚落,赵启正打开一张报纸大小的示意图。“这是我做的一张图。上面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赵启正一边指着图,一边向台下的记者解释。赵启正做完解释,不忘照顾记者的需求,补上一句。“图,我放在这里,散会的时候大家可以过来拍照。”

    两会记者会是一个庄重严肃的场合。问答之间,反映的是社情民意,回应的是国家大政。除了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书”和“图”,很多嘉宾还用诙谐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将一个个深奥的问题解答得深入浅出,也为记者会注入了清新之风。

    3月14日,镜头将再次聚焦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将在这里举行。参加记者会的中外记者,将通过他们手中的笔和镜头,将一个更加民主、进步、开放、自信的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新华社执笔记者:霍小光、罗宇凡、黄小希;参与记者:隋笑飞、熊争艳、舒静、史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