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全民共享 全面繁荣

日期:2011-03-12  来源:新华网

全民共享,带来全面繁荣

——我国文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新时期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 三月,北京。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和煦春风中走进人民大会堂履行职责、参政议政;与此同时,成千上万民众在明媚春光里步入与之相望的国家博物馆。

    耗资25亿元改扩建后的新国博大门恢弘而壮观,“门槛”则是低平无障碍——所有观众免费进入!

    随着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美术馆“三馆”免费开放,全国各级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陆续敞开大门,正变成无障碍、零门槛的公益文化场所。

    “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政府服务于民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这是中国百姓即将进入公共文化免费时代的象征”……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说。

    北京、“北极”,即刻连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共享无分“城”“乡”

    “大会堂正在召开的两会,国家博物馆免费开放,我们北极村的百姓很快就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书记李海涛告诉记者。

    首都北京、边陲“北极”——“村村通”将之缩短为零!

    过去5年,黑龙江漠河县推进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最北的“北极村”无线覆盖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北极村农民通过央视科技致富栏目、农家书屋学到了科技知识和致富本领,在高寒禁区开辟出了生态观光型农业,走上了致富道路。”李海涛代表介绍。

    小小北极村,折射过去5年一个大国的文化建设的一个个奇迹——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累计投资逾194亿元的“西新工程”大大加强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及节目译制能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83万个服务点覆盖9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以年放映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农家书屋工程已建成近40万家覆盖50%的行政村;1743家各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已向社会免费开放……

    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覆盖全国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长期困扰的农村基层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明显改善,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的历史性难题得以破解……

    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鼎立相望,构成雄伟、大气、对称、和谐之美;“国家”、“人民”的声音遥相呼应,在美丽的春天交响于天安门广场,激荡、感应着亿万人民的心。

    “两轮”并驱,全面提速——以改革促发展满足需求,共创文化繁荣

    顾欣,全国政协委员,本次全国两会热点人物之一。这位著名歌唱家,如今以文化领域改革者形象而备受关注。

    2010年初,顾欣出任转企改制的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短短一年,东方演艺集团经营收入首次超亿元,以1.3亿元跃居国有院团榜首;演职员工收入同比增长109.6%;演出场次突破400场,同比增长241.8%。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跃居“中国文化企业三十强”。

    “走向市场后,体制改革‘争先恐后’,这是文化产业跃进的动力之源。”顾欣在两会上解密“东方奇迹”。

    且看一组最新数据——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达到1万亿元;2010年国产电影52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电影票房增速连续6年保持30%以上;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国际文化贸易逆差局面明显改观,2010年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1%:2010年,26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额达104亿元……

    这一切,铺就“东方奇迹”的巨大背景。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以丰富、巨大产能满足全民共享,以及人们不断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外,更以其增就业、促跨越的功能凸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重要作用。

    “一个轮子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一个轮子发展文化产业”。“两轮驱动”文化体制改革思路正成功付诸实施,正全面提速,驶向新里程!

    推进创新,深化改革——以高品质文化产品满足需求,以提升实力实现“十二五”蓝图

    国产电影去年创下百亿元票房,令人鼓舞,也令人思虑——这巨大的票房数字,其实由少部分影片创造,520余部年度国产影片中,大部分无法进入院线放映!

    电视、戏剧、文学、音乐、动漫、出版……莫不面临产量与质量、产品与精品无法同步增长的窘境。

    我们的精神文化产品,因不能充分满足人民多元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制约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发展、做大做强,制约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两会代表、委员发出了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共同呼唤!

    “文艺作品的根本价值在于它的精神价值、审美价值,在于其促进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文艺工作者应谨防由市场来决定人们精神价值的取向”;“文艺工作者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必须进一步加强艺术产品创作指导,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代表委员们在会上纷纷为破解这一制约中国精品生产难题、发展文化事业和壮大文化产业出谋划策。

    “我相信,东方演艺集团股份制改革上市之后,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此。2011年,才真正进入东方演艺集团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顾欣委员认为。

    “我们将坚持‘走出去’‘走进去’‘扎下去’,在国外发展生产基地,打出新的局面。”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强调,以改革、创新思维走出国门,壮大文化产业。

    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十一五’文化建设成就告诉我们,当国家站在民生的高度建设文化时,文化一定会迎来大发展大繁荣。‘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未来城乡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将更高,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将进一步提升。”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马少敏说。(记者廖翊、白瀛、余晓洁、邹大鹏)